“西轴60周年”专栏开栏语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5年9月4日,西北轴承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辉煌时刻,为纪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今日起,公司公众号特开设“西轴60周年”专栏,旨在回顾公司60年峥嵘岁月,传承奋斗精神,展望未来蓝图。本专栏将陆续推送系列文章,通过历史瞬间、人物风采、技术突破、未来展望等板块,与您共同重温艰苦创业的激情年代,致敬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匠心,分享技术迭代的突破喜悦,探讨新时代下的发展机遇。60年是节点,更是起点。让我们携手走进这段时光长廊,感受西轴与时代同行的铿锵脚步,汲取前行的力量,共同书写下一个60年的崭新篇章!
您能想象吗?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宁夏荒滩上,一群人是如何从零开始,在帐篷和旧仓库里,用手锤和简易机床,敲磨出第一批现代化轴承的?这不是传奇,这是西北轴承厂创业者们真实的青春。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大滩还是一片广袤荒芜之地。1966年8月,在这里拉开了修路、建厂的序幕。崇岗人民群众被组织起来,全力修筑通往大水沟的道路。建设者们每日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夜晚睡在帐篷里,地上仅铺一层麦草席,盖着单薄的棉被。清晨醒来,被子上常常覆着一层沙尘……今年84岁的王宝珠,是1965年11月第一批抵达西轴的建设者,时任机械计划员。
2018年,笔者采访了90岁的郑喜年。他于1966年11月从瓦轴来到西轴,负责技术工作。据他回忆,为加速建厂、早日投产,全体职工不畏艰苦、不辞劳累,连日奋战,积极推进工厂建设。1969年,西北轴承厂成立1001筹备组,成立之初称为1001(第一磨工车间),后改称一成品,成为西轴最早的成品生产车间。筹建之初,厂房建筑面积4923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4158平方米,拥有职工30余人——他们中多数是从瓦轴迁来的工人。车间仅有十余台设备,具备初步生产能力。在大部分厂房尚未建成的情况下,为尽快发挥国家投资效益,西轴厂党委确立了“边基建、边生产”的指导思想,并发出“奋战60天,实现球轴承简易投产”的号召。
今年87岁的王颂章,1969年9月从瓦轴调入西轴1001车间担任车工,成为首批专门加工6309(旧代号309)轴承的职工之一。该型号轴承内径45毫米、外径100毫米,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王颂章回忆,当时1001车间刚刚建成,从瓦轴抽调了宋国兴、于喜超等四五名车工,王其珉等三四名磨工,以及热处理工、检查员等共三十余人。大家一边安装调试设备,一边组织生产。轴承内外套圈毛坯、钢球、保持架等配件,均由瓦轴通过火车快运至宁夏,在1001车间完成车、磨加工和热处理,最后送装配工序完成合套。
2018年,笔者还采访了时年86岁的王其珉。他当时担任磨工兼内径工段长,既要带徒,也负责工段管理。他说,那时大家信心满怀,起早贪黑奋战在一线,完成首批轴承生产任务,是为国庆献礼。
今年79岁的邓久成,1968年8月从沈阳机器制造学校毕业分配至西轴,同年9月底与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一同前往瓦轴实习。1969年2月,他分配至工程连,同年11月进入1001车间担任保养车工,负责加工设备零配件。
现居泰国的79岁冯桂贤,当年是1001车间装配工。她在电话采访中告诉笔者,西大滩1001车间由两座旧仓库改造而成:一个仓库容纳磨工、装配及成品涂油包装工段,另一个则用于车工和热处理工段。陶化政时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当时生产的是向心球轴承,首批共30套,工艺流程包括内套、外套、钢球和浪型保持架的加工,再经压力机配合铆合模完成铆接。因当时铆钉模技术尚未成熟,部分铆钉还需手工使用锤子和专用修理工具进行二次加工。磨工每日的工作由刘福镇(已故)下达工票。她仍记得首批6309轴承试制成功后,《宁夏日报》刊登了这则消息。
(1969年12月28日《宁夏日报》)
冯桂贤表示,几十年过去,许多细节已记忆模糊,但在那个年代,大家不讲回报、只讲奉献,一心只想尽快建厂投产。83岁的刘占元当年是一名检查员,他说那时所有人都认真投入“奋战60天”的热潮中,克服种种困难,按时完成了任务。
今年78岁现居沈阳的李志强,当年在1001车间担任车工。他经历过连续工作12小时的奋战,回到宿舍累得来不及脱工作服就睡着。他说,在那个年代一切工作都以西轴建设为中心,虽然艰苦,却锤炼了他的意志,为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厂职工自力更生安装设备、创造生产条件的努力下,1969年10月1日,西轴在西大滩简陋的厂房中试制出第一批9000套6309轴承。该产品的成功生产,标志着西北轴承厂正式投产。1970年11月,西轴厂撤销1001筹备组,成立1001连。
从1965年8月建厂到产出首批轴承,仅用五年时间,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化轴承生产基地在此诞生。1970年12月31日,年产50万套轴承的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西北轴承厂建设成功。1981年,中型分厂协助建成深沟球轴承6309自动生产线;次年,该产品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产品奖。
何加群1967年7月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至西轴,先后参与盖房、烧石灰、砍荆条等劳动,之后转入技术岗位。西轴试制6309轴承时,他正在农场劳动,对具体细节了解有限。据他所述,1970年国庆节,西轴厂提出完成“两个五十万”的号召——即完成50万斤粮食和50万套轴承,当年两项任务均按期实现。1970年后,他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历任车间技术员、轴承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副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亲历了西轴产品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少到多乃至实现进口替代的全过程,参与多项重大课题与技术攻关。他常说,四十年宁夏岁月令他情感深厚,是宁夏和西轴培养了他。2023年7月,何加群病逝,享年80岁。
西北轴承厂首批轴承的试制成功,是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凭借“奋战60天”的拼搏精神和“边基建、边生产”的智慧,克服万难所取得的卓越成果。它标志着中国西部最大现代化轴承生产基地的诞生,其背后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以上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