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钢材资讯 » 正文

循环经济成新增长点 太钢“十二五”将再投50多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16  浏览次数:145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钢铁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其减排压力最大。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成为越来越多钢企的选择。
作为中国第一不锈钢品牌,太原钢铁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保持不锈钢产销量全球第一,连续四年保持营业收入千亿元台阶。其高效节能型绿色产品占到钢材总量的70%以上,创造效益占比达85%以上,可以说真正实现了绿色增长。
用最绿色技术和设备
太原钢铁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高祥明表示,近年来,太钢抓住结构调整机遇,高起点实施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淘汰了所有旧焦炉、小高炉、小电炉及落后冶炼、轧钢装备。实现了工艺技术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升级换代,实现了全流程工艺技术升级和主体装备的大型、高效、节能和环保,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设备是世界一流的,我们的环保设施更是世界顶尖的,在引进设备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环保、是绿色。”
据了解,太钢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座7.63米焦炉、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和饱和蒸汽发电工程,以及全国处理能力最大的膜法工业污水处理工程,接纳城市生活污水和中水。去年又投产了国内第一个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制酸项目,综合效益显著。
“目前可以说太钢不仅实现了废弃物全部回收再利用,而且实现了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全部循环再利用,当然也不是100%,因为还有部分是需要外卖的。”太钢集团能源环保部部长冀岗说。
起点高,动手早,是太钢开展节能减排的一大特点。并且把节能减排建立在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基础上,贯穿到了全流程的一批重大的节能减排项目里,实现了全流程的清洁生产。据统计,从2000年至2010年,太钢累计投资121亿元实施了127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这些项目,每年可增加产值24亿元,增加效益9亿元。
以往是环境污染“老大难”的尘泥、钢渣、焦炉废水等,现在在太钢都一一变废为宝。已建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的粉煤灰加气砼及2亿块蒸压粉煤灰标砖生产线,其所生产的粉煤灰加气砼砌块比传统墙体材料节能65%以上,被用于世博会山西馆外墙建设。“由于清洁环保,目前这种砖是省内建筑材料的主力供砖,粉煤灰也很抢手,都给集团带来了经济效益”,冀岗如是说。
循环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节能减排在许多企业看来是经营成本的增加,在太钢却实实在在变为了增长的动力。
高祥明指出,“十二五”期间太钢要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由国内领先达到世界领先,深入推进固态、气态、液态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加快由企业自身小循环向社会大循环的转变,实现钢厂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工业企业,又是一个地处省会城市的内陆型钢厂,必须树立以低碳、绿色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公民的责任意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决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内陆型钢厂与中心城市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让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成为太钢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力。”
据了解,太钢正在系统规划低碳发展路线图,抓紧建立碳排放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快低碳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用更低碳的工艺生产更绿色的产品,引领中国钢铁业低碳发展的潮流。
冀岗表示,“十二五”期间对整个节能减排至少投入50个亿,但目前还没有明细。“因为太钢对节能减排不再是以前那种计划模式,一年给几千万到几个亿花完算数。我们在这块投入是没有上限封顶的,一旦一个项目成熟,能对公司整体节能减排起效益的,立刻投入,因此最终投资额也可能比这个多。”
就在本月,太钢与美国哈斯科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150万吨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太钢钢渣将全部变废为宝,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一期工程将包括不锈钢尾渣湿选处理、不锈钢尾渣干燥与肥料制造和碳钢尾渣破碎与超细粉等五条生产线,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7亿元,年利税8000万元人民币。而且,这是全球产量最大、流程最全、技术最先进的肥料及相关冶金附属产品生产基地,对冶金行业将实现钢渣循环利用将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