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国产轴承产业的革命升级?是高新技术装备的功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25  来源:中轴网  浏览次数:70

 据中轴网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轴承产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装备也在各个产业中渐渐地深入人心,斩获了不菲的战绩。洛阳传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们经过6年的艰苦研发,制造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超精密气静压轴承套圈沟道磨床”,该机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轴气浮技术(工件轴、砂轮轴、修整器回转轴),其加工圆度精度达到了0.1微米 以内,跨入了纳米级超精密加工领域。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光学部件、超精密轴承(P2级)等领域里的加工。

        该技术是在超精密轴承制造领域里,巧妙地和国际知名品牌SKF、FAG的沟道超精工艺技术接轨,保证了轴承尺寸离散度可控在0.5微米以内,实现“不可重复跳动”旋转精度指标,弥补了国内在此方面的技术的空白,是我国轴承产业里程碑式的跨越。

        该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我国没有超精密轴承加工装备而难以生产出P2级以上超精密轴承(P2级轴承沟道圆度精度为0.5μm)的状况。 因此,这对于中国摆脱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超精密轴承制造技术长期垄断、封锁等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国产轴承和国际知名品牌SKF、FAG的差别主要是:

  1、轴承的精度、离散度相差一倍以上。

  2、在振动、噪声与异音方面相差10dB以上。

  3、在寿命与可靠性方面相差一倍以上。

  4、在高速性能方面相差一倍以上。

        日前洛阳传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已面向轴承行业推广此项技术的应用,重点做老设备的三轴气浮升级改造,可以为轴承企业的产品升级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整机 精度达到圆度0.5微米以内、圆柱度1微米以内),帮助轴承生产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升级,走出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的困境。

        根据中轴网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规模(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共有1416家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32.11亿元,同 比增长27.59%;销售收入为1910.97亿元,同比增长30.30%;利润总额125.23亿元,较上年增长为26.54%。预计到2015年,我国轴承产量有望超过280亿套,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21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轴承生产和销售基地。但当前我国轴承行业主要面临三大突出问题:分别是行业生产集中度低、研发和创新能力低、制造技术水平低。目前世界轴承市场我国大约10%左右,销量占据世界第三。与世界轴承强国相比,我国轴承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就是高技术、高精度、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列低,产品的离散度差,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与改进。
       
        虽然国产轴承虽然与进口轴承还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但经过国内广大科技人员以及轴承装备制造企业、轴承生产企业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创造下,这一落后局面一定能够得以推翻,尽管现在与进口轴承产业不能望其项背,但将来中国的轴承行业必将能成为世界轴承业里一个领军国,在世界产业里独树一帜。

 
关键词: 中轴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