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贸易指南 » 贸易须知 » 正文

新贸易理论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08  浏览次数:126

1、自然资源理论

1959年,美国学者凡涅克(J.Vanek)提出了以自然资源的稀缺解释里昂惕夫悖论的观点,认为美国进口自然资源的开发或提炼是耗费大量资本的,会使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度上升。扣除资源的影响,美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就会小于其出口。

2、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以基辛(D.B.Keesing)、凯南(P.B.Kenen)、舒尔茨(T.W.Schultz)为代表,对H-O理论作了进一步扩展,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引入。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提高其素质和技能,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贸易结构和流向上,往往趋于出口人力资本或人力技能要素密集的产品。

3、研究与开发学说

格鲁伯(W.Gruber)、维农(R.Vernon)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该种产品中的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各国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大小,可以改变它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进而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偏好相似理论

1961年林德(S.B.Linder)在《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方面寻找贸易的原因。他认为,要素禀赋学说只适用于解释初级产品贸易,工业品双向贸易的发生是由相互重叠的需求决定的。

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两国的贸易流向、流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的程度,需求结构越相似则贸易量越大;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 贸易指南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贸易指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