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钢材资讯 » 正文
中国存在神秘“虚拟钢市” 导致供求失真
发布日期:2024-02-07

近年来,研判中国钢市,更多都是依据于生产、需求、库存等实体经济指标,但是中国钢市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告诉我们:一种游离于钢市真实供需关系之外的虚拟经营模式,对钢市的影响越来越甚。

有关国内某钢贸商跑路事件,媒体竞相追逐报道,各种内幕版本众多,在此已是不需要我们再去关注的旧闻了。在中国钢市里的类似资金运作模式并不鲜见,只是在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时候,并未显露,而在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相对趋紧的背景下,折腾出事了而已。

其实,在当前几乎所有大宗商品都被赋予金融化的背景意识下,钢材市场的经营者也逐步将单纯靠倒手而赚取产品价差的模式向外延伸,并将目光锁定在赢利点和盈利率相对较高的金融资本运作领域,即使如此,只要你的运作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仍无可厚非。

但是,在当今中国的钢材市场中,某些经营者所开辟的新的金融利润增长点、新的资本盈利模式,其载体却恰恰是钢材实物。这种在圈内人都心照不宣的资金玩儿法所产生的后果是,数量庞大的钢材并非被市场真实的终端用户需求所消耗,而是出于借钢材库存数量而达到对银行行使抵押贷款的捷径(甚至重复抵押--违法)。这种行为还会造成人们获取钢材真实市场需求、社会库存数据信息的失真,甚至在本应该以经营钢材为主要目的的钢市中,逐步演变出了一种并非真正以经营钢材实物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虚拟钢市,即:以库存钢材作为获得银行贷款的质押品,而非将钢材实物真正流通于供给市场消费。

此现象,对于钢材市场价格的波动、钢材库存数量的变化、来自市场的相关数据、钢材的市场流通去向等等,都将产生一种虚拟效应。在中国,原本钢材贸易商的数量就极其巨大,若再加之虚拟钢市对真实市场供需的干扰作用,仅仅依靠所谓来自钢市的库存量成交量等数据,要想真正判断中国钢市的真实供求状况,恐怕不那么容易……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会感觉中国钢市让人琢磨不透的因素之一,也是中国现阶段国情下钢市特有的现象。脱离中国国情和中国钢市特征下的任何模板分析,都无法全面解读这种拿钢材实物去作虚拟买卖不按规矩出牌所造成的供需误区。

中国钢市,看市场供需是关键,但更关键的是要看什么是真实的市场供需;看库存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看什么是真实的库存;看钢材的成交量重要,更关键的是要看什么是真实的钢材终端需求成交量。

面对当前我国钢铁产业微利的现实,钢材贸易商主动寻求转型是一件好事,但是虚拟钢市麻烦挺大……毕竟,虚拟的东西,既不很牢靠,更不很安全,不仅对自身经营有很大潜在风险,也干扰了来自于钢市方面的信息确切性。

在当前中国钢市的错综变化中,我们更应警惕――“虚拟钢市所产生的供求失真,并甄别经营者的库存目的,以免被一些虚拟数据或钢市假象所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