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提高我国制造机床的核心能力是关键
发布日期:2024-02-07

中国机床工业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的地位已经举世瞩目,但主机发展的高端性及主机与配套的可持续性仍让人担忧。现实的情况就是大而不强,改变这一现状将是中国机床工业今后为之不懈奋斗的历史重任。已经出台的《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未来1015年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由机床工具生产大国向机床工具强国的转变。

数控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近十年来,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很自然地成为数控机床大显身手的地方。尽管日益繁荣的国内市场,拉动了我国的机床制造业。但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制造的机床仍缺乏与强国匹敌的核心能力。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还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为此,代表委员纷纷呼吁重视数控机床产业,支持国货突破。

近几年我国机床行业的进步举世瞩目,那么现在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可否满足和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今后如何国际化?特别是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也有不少企业待价而沽,这对中国机床企业是否是个机会?谈及这个话题,杨会长指出,走出去要慎重,不能轻易收购,真正成功的还是很少,对国内行业促进作用还不大。欧债危机只是金融的危机,并不是产品的危机,其本身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模式及管理都没有变化,只是体现在市场上会有萎缩。

那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兼并国外机床企业呢,杨会长说,那要看你对他的企业了解如何?第一,必须在管理能力上熟悉国外的做法,要么提高或适应之,如果对国外的法律法规都过不去,那是很难的;第二,在技术上对收购方有所了解,技术差距也不能太大,不能指望只是出资以期望换技术,一旦市场不好,风险很大;第三,对国外法律法规体系的研究要透彻,否则投资收不回来,只能是失败;第四,现在收购的真正机会在人才上,这个很重要,我们要从目前在中低端的奋斗直接跳跃至高端的掌控,很难适应的,驾驭难度太大!

高端装备制造,往大了说,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涉及到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往小里讲,关系到很多产业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十年来,中国机械工业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装备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