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报告预测,在十三五中期中国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7.63亿吨,粗钢产量峰值8.7亿吨左右;到2020年钢材消费7.5亿吨,粗钢产量8.5亿吨,到2025年钢材消费量6.96亿吨,粗钢产量8亿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曾指出,新形势下,中国钢铁工业的新常态将体现在“三低一高”:低增长—生产消费量在峰值平台波动发展;低效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经营困难长期存在;低价格—钢价总体处于绝对低位;高压力——环保治理保持高压态势,金融环境不利于钢铁产业。
2015年1月1日,新的《环保法》将开始执行,我国的众多钢铁企业为迎合其执行,纷纷采取不同的策略,而且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尽管如此,它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宝钢为例,其在行业内已经是一流水平,宝钢为了满足或者达到国家新颁布的环保标准,大约需要投资一百亿进行改造,可见其他的钢铁企业要面临多大的挑战。在钢铁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的钢铁工业要在理念、管理、商业模式、技术等方面积极创新。
在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需要要密切关注是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能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调整。铁行业要发展不是简单的追求数量,而要提高品种的质量,特别是品种质量的稳定性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对量大面广的产品要大幅度的提高质量和稳定性,也要发展高端产品,满足市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尽管当下国际进口矿业的质量和成本较国产矿石有明显优势,但我国自产矿石在数量也有明显的发展。
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从2001年的21138万吨,增长自2013年的145101万吨,增长了近6倍,年均增长17.4%,年增幅最高达39.9%;我国2001年铁矿石需求量2.3亿吨增至2013年11.82亿吨(折合62%)。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些列相关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推动进口铁矿石多元化,同时正在积极设计我国第一个铁矿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旨在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资源保障能力,并通过地质找矿,合理开发的方式推动我国自产铁矿走高效发展之路。
轴承网指出: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中国铁矿业应该研发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正迎合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需求。目前很多大型铁矿都是钢铁企业所持有,这就让二者之间有了很多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