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住建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开工建设城镇安居保障房346万套,开工率为46.4%,基本建成206万套,完成投资3895亿元,较去年同期34%的开工率相比已经明显提高。那么,今年国内保障房建设开工率大幅提升的原因何在?其对下半年钢市的影响又将如何?下文笔者就此作简要分析。
三因素促使今年保障房开工率明显提升
一是计划总量明显缩减。按照住建部此前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但基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实际目标已初步调整至3000万套,比原计划规模减少约17%。同时,2012年保障房建设目标由1000万套降至700万套,计划规模总量缩减30%。在保障房新开工套数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年度新开工总量的大幅削减则是其同期新开工率明显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国家财政及信贷扶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12年财政部曾发文通知,明确各地可从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券收入、试点地区房产税、国有资本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安排资金用于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完善配套功能。同时,财政部还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努力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成本。银监会也明确表示将引导银行业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将用于保障房建设的贷款增速提至50%以上,这是银监会首次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出具体信贷目标。由此可见,今年以来,财政部以及银监会均加大了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以确保保障房建设年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是资金落实到位较往年有所提前。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已下达地方1483亿元补助资金,其中第一批补助资金454亿元已于2月份下达到地方,较去年提前1个月,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面临的筹资的压力将逐步得到缓解。同时,从
三难点或将制约保障房后续建设目标的实现
首先,土地财政“失效”,资金缺口仍难以及时填补。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京沪等十大城市前5月土地出让金仅922亿元,为近3年最低,较2011年的2217亿元下跌了58.41%,比2010年的2760亿元更大幅缩水。事实下,土地出让收入从2010年12月达到近5年来最高值后,便开始进入波浪式下行通道,至今已连续9个月同比下滑,5月更创下近3年来新低。据该机构的统计,5月份十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31亿元,环比下降41%,同比下降50%。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金收入的连续下滑,使得其财政压力不断加大,用于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缺口暂时难以得到有效填补,且2012年在建规模明显超过2011年,其资金需求可能会超过去年同期,后续资金紧张势必会限制各地保障房新开工及竣工的进度。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建设目标略有偏差,部分地方政府难以完成预期建设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受国家“先沿海后内陆”的政策扶持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分化格局已然形成,而保障房建设则也体现了这种差异性,华东地区开工计划量占比明显居于前列,中西部地区占比明显偏低。如图3所示,我国区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占比与该区域保障房计划开工量占比基本保持同向关系。此外,我们通过计算发现,该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65以上,这就预示着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与该区域保障房开工计划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若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不能有效缩小,则后期其保障房计划开工量仍可能会存在较大偏差。
再次,社会资本介入模式尚不明晰,其参与保障房建设积极性难以“被刺激”。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包括陕西、河北等地都已经开始探索社会资本尤其是企业介入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开发和建设。从保障房的类别来看,大体上可分为购置型保障房和租赁型保障房。对于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为主的租赁型保障房,由于其不能销售,社会资本如何介入仍没有统一的规定和相对统一、规范的操作模式,且在投资安全和微利回报等方面还尚未有明晰的模式,社会资本介入仍存不少的担忧。而购置型保障房因其本身质量问题饱受质疑、入市遇冷,刚需依然偏重于选择购买商品房,加之投建保障房的利润空间较窄,导致社会资本尤其是企业参与建设保障房的积极性严重不足,使得社会机构这一重要的筹资渠道在保障房的建设过程中仍未能发挥作用。
下半年保障房建设所能拉动的建材需求可能较为有限
虽然保障房建设周期短于商品房,但至少也要2年以上才能完成从项目规划、项目落地、新开工、施工、基本建成、竣工(达到入住条件)的流程,据此可以逐步测算出2012年保障房的在建量和用钢量。
我们先来大致测算一下2012年保障房的在建量。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590万套,竣工33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据此可以测算,2010年开工的保障房尚有557万套在2011年全部处于在建过程,而2010年开工、基本建成的370万套理想情况下应有部分在2011年竣工(住建部年初提出的2011年竣工目标为300万套,但不作硬性考核),假设竣工量为300万套,那么2010年开工的590万套中仍有257(590-33-300)万套左右在2012年处于在建过程;2011年新开工的保障房项目在2012年基本全部处于在建之中;2012年新开工按照700万套测算,由于责任状签订时间较2011年显著提前,部分中西部省份“项目落地”工作有望在2012年初完成,3、4月份保障房即可进入开工期,较2011年9、10月份集中开工期大幅提前,据此估计2012年6月份开工率将达65%左右、三季度中期700万套保障房即可实现“全开工”。综合以上三类情况,可以大致推算出2012年四个季度的在建规模分别为:1357万套、1817万套、1957万套、1957万套。
我们再来估算一下2012年下半年保障房建设的用钢量。按照保障房建设每套50-60平米(取中值55平米/套计算)、每平米用钢
综上所述,下半年保障房建设对建材市场所能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建材市场行情的好转还需等待基建及商品房市场的持续回暖,建材贸易商谨慎操作、保持低仓位运行仍可能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