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小高,是在一个月前的一次采访中。在记者的记忆中,1984年出生的他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而再见小高,当他脱去了严肃的正装之后,流露出了孩子般的天真……
那一年毕业我选择了做钢贸业务员
2005年,小高从某专科学校毕业,回到了老家唐山。本来学计算机专业的他想找一份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但投出的简历却石沉大海,毫无音信。在经历了两个星期苦苦地等待之后,小高决定放弃自己最初的打算,准备做进入门槛较低的业务员。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一些儿时的伙伴在我这个年龄已经做爸爸了。”小高回忆说,他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低沉,“我如果不赶紧找到工作,不仅对不起自己的爸妈,就是村子里指指点点的声音也让人受不了。”
当时的小高觉得,唐山地区做钢贸行业的公司很多,需要大量的业务员,于是他选择了进入钢贸行业。
至今让小高觉得很幸运的是,他很快就在一家钢贸公司找到了一份业务员的工作,并且做到了现在。
“哎呀,你真是不知道啊,尽管这个行业的门槛较低,但一个外行进入这一行有多困难。”回忆起刚进入钢贸行业的青涩时光,小高似乎又像那个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孩子,“那时候做得很辛苦,但很充实。”小高将那段时光一直视作人生的一段珍贵回忆。
作为一个外行的业务员,看书是一个了解行业的重要手段。“得首先弄懂钢材的分类,你得明白什么是线材,什么是型材,各种型号钢材的表示方法等等,那时候真弄得我焦头烂额的。”
除了学习钢材的知识外,如何做成业务也让小高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没有业务量,你挣得钱就少,甚至有可能被公司除名。”
而让小高欣慰地是,他的老板经常给他们这些“菜鸟”讲解如何寻找客户,如何与客户沟通。
第一次和客户喝酒我喝大了
做业务就要与客户打交道,而在中国,酒是与客户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一点,在小高成为业务员之后不久就领会到了。
“之前做成了两单业务,客户都比较爽快,结果有个客户非要请我吃饭。”小高回忆说,“人家客户请客,当然得去了,以后还得打交道呢!得,这一去可就惨了。那是第一次和客户喝酒,喝大了,丢死人了!”小高回忆起那愣青年龄时自嘲到。
当问及最后喝成什么样子时,小高故意让自己的脸“抽搐”了一下,用低沉的声音说:“据他们说最后我抱着电线杆子不撒手,还要继续喝!”说完,小高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伴随着做业务员时间的增长,小高的应酬也不断多了起来。喝了吐,吐了喝,再吐,再喝……“其实,在进入这一行时,我就知道今后要少不了应酬,少不了喝酒。”拍了拍自己略微鼓起的小肚子,小高有些无奈,“有些女孩子做业务员还好,不喝酒情有可原。但作为男业务员,不喝酒人家认为你不实在。也不知道谁先将实在与喝酒挂钩的。”
尽管小高有些抱怨,但他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去适应这种情形。“和客户喝酒,为的是增进感情,增进彼此了解。随着和客户交流增多,互相了解之后,像这种可这劲儿喝的情形反倒不多见了。有时候也在一起喝酒,但不至于喝倒你了。还有个客户告诉过我,他也怕喝酒,也不愿意喝。”说到这里,小高又笑了起来。
第一次赔偿客户我受尽了委屈
做钢贸业务,钢厂发货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型号不一致是正常情况,这时候往往是业务员受气的时候,尤其是一些新手。“那时候我做了大概半年的业务,第一次出现了钢厂给客户发的货有质量问题。”小高回忆说,“那时候客户好像要把我吃掉似的。”小高至今“心有余悸”。
其实,小高所在的钢贸企业有明文规定,遇到这种事情要对客户进行先行赔付。“我也按照这样做的,但不知道为啥对方就是不依不饶,电话里难听话说得那叫一个……”回忆起这件事情,小高的眼圈红了,“本来是钢厂那边出了问题,结果这种黑锅全让我背了,委屈啊!”
“后来一个老业务员过来劝我,说没事儿,那家伙就是拿我撒气。”小高说,“这个我理解,花了大价钱买东西,结果出了问题任谁心里都不舒服。”在他看来,除了拿他撒气之外,他是个新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人家老业务员和客户关系很好,就是真出了问题打个电话,简单说说,该赔多少赔多少,事情很快解决了。”小高分析说。
事实证明小高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就是出现了质量或发错型号的问题,客户也不怎么刁难,毕竟都熟了。当然了,咱们做这一行的还是不希望出现质量或者发错型号的事情。”
如何与客户熟悉起来呢?“距离近的,就经常去拜访拜访,聊聊天,看看他们最近有什么难处;远的也要不断用电话进行回访,如果到客户附近出差,一定要抽时间去看望客户等等。总之,能加强与客户沟通的手段能用就都用上。”
“做业务,经常和客户打交道,你得把自己弄得很成熟,就是不熟也得‘催熟’,还是当小孩子最幸福啊!”采访的最后,小高又流露出对孩提时代的向往。